PCLADY首页 > 专题 > 正文

浅白色 华丽转型的幕后织梦者

2013-09-16 11:04 来源:pclady 作者:甄西 责任编辑:佚名

  Part 1 谈工作

  向往喜剧 悲剧收尾

  你能想到老浅的前身会是编辑出身么?一个意外的机会让她听从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而让她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如鱼得水。老浅很喜欢幽默的电影、朋友、对话,甚至小段子,喜欢从头到尾簇拥一种伍迪艾伦式的荒诞幽默,那是一种很滑稽的方式去表现出来,“你会觉得生活中再操蛋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事儿,”老浅喜欢这种幽默感。当然她可爱的性格也会不好意思把自己的作品主动让朋友们去看, 除非想看的人亲自开口,老浅定会快马加鞭的送书送感谢。

  Pclady: 现在小资女都非常喜欢你和你的作品,觉得自己的走红意外吗?那当时就决定往写书路上走了,是么?

  问题一:非常意外,真的是非常意外的一件事情,刚刚开始写第一本书的时候纯粹是为了写着玩儿,因为当时工作的关系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出版社编辑,平时聊来聊去聊成了朋友,有一个编辑看完我的作品后答应了,没想到真的就可以出版,会有人喜欢,所以才会考虑是不是把写书当成职业。

  问题二:对,比起我之前的职业编辑,我觉得当作家比当编辑当的好,编辑的工作我可能不是非常擅长。

  Pclady: 《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灵感来自哪里?书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你想对读者表达什么?

  你看我今年29岁了,会经常感到有些困惑,比如未来应该做些什么需要做很多重大的决定,但是还没有准备好,我在想跟我同龄的人或者比我小的人会不会跟我一样有这样的困惑,所以这是开端。起书名的时候是因为看了一本散文是北岛的《失败之书》,其中有一句话就是见到一个多年前见过面的朋友,过了很多年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非常有感觉,所以就想它来当书名吧。

  Pclady: 创作的作品中有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物的影子吗?

  会有的,基本上在写作的时候人物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就是从身边朋友的性格、爱好、举动或者突显现实生活人物身上某一点进入到书中人物身上。有一次写稿的时候我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说:我打算写一个人特别的像你就跟她聊了半天,最后她的结论是,能把我写美点儿么?(哈哈)

  Pclady: 不管是《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还是曾经创作现在依旧畅销的《始终不聪明》、《巴黎没有摩天轮》,书名给人的感觉都很伤感,你是个感性的人么?在你看来,青春和爱情都是如此疼痛吗?

  以前算是感性的人,尤其是上学时候都有过这么一段时期,大多数80后都看过安妮宝贝吧,伤感是有段时间的但不会像现在这么具体,现在的我反而不会太伤感了,是一个特别大条的人,再说到书名比较伤感……也许是对某种语感的偏好,其实我真正书里还是比较轻松的,尽管书中会有一些伤感或者不伤感的情节,但是书里的人物总能找到身边的小快乐。

  Pclady: 很多人说文化事业在没落,于是越来越多的作家转战编辑之路,文学作品也向影视化发展,您有意向进军编剧界吗?

  现在有很多作家都在编剧领域,有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写书是不赚钱的,是因为喜欢写才去写,编剧要将整个故事编的立体了。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挑战性的事情,我觉得我现在还是有一点点顾虑,如果有合适的机会的话我会去尝试的。在国外像美剧那种,掌握故事掌握剧本的人就掌握了整部剧就可以更好的去调整它,编剧是能够为自己的作品负责的,然而在国内编剧是交出自己稿子后就没办法为自己的作品负责了,所以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吧。

  Pclady: 如果《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拍成电视剧,您最希望谁来演主角?

  如果有人对这本书拍成电视剧我是不反对的,每个作者在写完书后都会想象剧中人物是什么样子,我没有想到特别特定的人但是我能想到他们长什么样子,首先《我们在互相辨认中老去》是三段故事,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单身女人,第一个出场的是25岁女作家她正在经历一段很迷茫的时期,她的相貌应该是带着眼镜的普通姑娘,长的很一般但是给人感觉很舒服很干净,看眼神没有什么侵略性,就是一个普通好看的普通人;第二个人物是29岁的单身女人,她对自己的人生是很有主意的但是一谈到感情就犯傻,所以这个人物是那种看似精明的美丽笨女人;第三个是一位成功的编剧,回国当老师,34岁的年纪是相对比较成熟保有一点童心的人,她的形象是那种看上去外表不太大但举止心态都很成熟且不浮躁的成熟女性。

  Pclady: 听你讲了这三个年龄阶层,你最希望自己最美好的状态停留在哪一层?

  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25岁—30岁以后,因为25岁这个无忧无虑的年纪是第一次在人生中提醒我们年龄这个事的存在,过着过着你会发现年龄过了一半了,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未来是怎么一回事,最好的状态应该从25岁开始多持续几年吧。

  Pclady: 会不会将25岁变成你以后写作中一个年龄起点?

  我也许会有这个固定的想法但是现在也说不好,我是那种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的人,经常会想各种各样的可能性ABCD四个故事,今天看到想到什么我会觉得适合A,明天也许我会觉得适合C,就看哪个先成熟吧。

  Pclady: 您觉得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独立!也许写作的人都看过这本书: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他是一个高产又特别抱有热情的作家,尤其是一点也不疲软的创作让我们大家都想看到他提的建议,他讲到写作时要有一间房子、房子要有门,你要去愿意关上那个门,写作在准备思考的阶段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多多的想到别的方面,但是一旦开始写了的话,你就要独立不能再受其他的影响,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外界干扰打乱了我的初衷,坚持下去是一件挺难的事容易动摇,经常会有疲软的周期写着写着就会有不满意。

  Pclady: 如果遇到疲软的状态了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带回到最初状态?

  写《我们》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疲软了很长一段时间,就觉得怎么写都不满意,真的是《写作这回事》这本书给我打了很多鸡血可以算是我的心灵鸡血汤,书中讲了遇到这种时刻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你继续不停的努力总会好转的,我就给自己暗示要坚持,始终坚持她今天不满意那明天我可能就满意了重获信心,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做某事太难了就做不下去了,我自己也会有经常半途而废的小事情,所以经常给点信心还是要紧的,每一个写作的作者不管外面对她的评价是好是坏自己在心底还是很清楚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没走出去能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所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还是能建立信心的。

  Pclady: 有没有想过某天没灵感了,写不出来东西了?

  有,经常都有,就像写到这个25岁女作家的时候,她身上就有很多我和同行们的影子,还有我们的恐惧,只是我把她夸张了一点,她是一个从非常畅销作家到卖不出书的作家,在学校里写小说很畅销慢慢的毕业后就走上了专职写作路线,书越卖越差写的作品也是越来越没有激情,她的故事就是说如何在25岁这个年龄段重新找回勇气的经历。

  Pclady: 您喜好悲剧还是喜剧?

  我特别喜欢喜剧,但不是那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我喜欢从头到尾都有一种幽默感伍迪艾伦式的喜剧,他的人物不是很幸福也都过的各有各的问题,他能用一种很滑稽很荒诞的方式去表现出来,你会觉得生活中再操蛋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事儿,我喜欢这种幽默感。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不把喜剧当做喜剧来演。试图去表现一种喜感就是最大的误区,就让真实的人物去发挥把它放到情景里面,我在想我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心态来写,不试图把她写成喜剧哪怕是悲催的事情也可以变成是个小喜剧。

  Pclady: 有没有读者因为您的故事悲剧结尾而抱怨?

  那是经常抱怨啊(笑),在微博上私信或者发邮件直接问:为什么xx要怎么样啊,这可不行啊。他们能够为一个人物感到不平说明还是有感情的,我就不要去破坏他们对这个人物的想象,大家各种的想法都是合理的。

  Pclady: 很多人说生活已然艰辛,看故事更希望能愉悦身心而不喜欢虐心的,很多虐情的作品都打着温情的口号,您觉得您的作品属于哪一类?

  我自己的作品算是苦中作乐类的,也许我确实是不相信生活会非常完美但是我相信我和我书中的人物都是苦中作乐的那种。 年轻的时候女孩子会对付出了没有看到结果而安慰自己注重过程,自己都会被自己的付出精神感动,年纪大了会想得之我幸不得我靠(大笑)。

  Pclady: 有想过换换风格,创作搞笑类的作品吗?

  一直在尝试,我自己还是很喜欢伍迪艾伦式的荒诞喜剧,它可以讨论特别严肃的命题但是它会让你看的特别想笑。

  Pclady: 市场总是很多变,时而流行穿越,时而流行宫斗,有为了市场需求去创作吗?

  事实上还真没有,但是我特别佩服那些为了市场能把自己调节的很好的作家,他们是真正的人民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去,这样的人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我觉得对自己一个清醒的认识,适合做哪个事、擅长去做哪些事、继续去做哪些事是挺重要的。

  Pclady: 有想过再去继续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

  有合适的机会还是会去尝试的,因为每一种生活都有好或者不好,这份工作虽然自由但是经常会觉得焦虑,哪天要是没稿子写了我该怎么办啊,现在出去还能干什么呢?现在如果忽然有合适机会来了我还是会回去工作的。

  Pclady: 有些人会觉得专职写作收入不稳定,有点“不务正业”的嫌疑,您觉得怎样去专职写作才比较靠谱?

  我决定专职写作是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当时是一边准备写第二本书一边在工作一边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了好几个月,因为我对数字特别的不敏感,当时还特意跟家里商量计划了一下从北京到长沙的生活成本,以及可不可以专职写作生活,最后我妈特别霸气的说,“你要是没饭吃就来我家蹭饭呗。”我妈说完以后顿时觉得有退路了,充满勇气,所以我觉得要是做自由职业的话首先要仔细的想清楚是否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生活所迫的情况下有可能写出自己不喜欢的作品来。

  Pclady: 现在专职写作,有没觉得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有压力?

  有的,天天担忧写的书不满意,以前在写第一本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只是大胆的想写就写,那个时候反而是最流畅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会觉得当时很幼稚但是还会佩服自己以前什么也不顾连大纲也没有,就只想写什么就开始哗哗的写,发展到最后没想到还能写完,那时候的那种精神和能力让我佩服自己,到现在慢慢会把写作当职业来看待就会担忧我哪里不太行了,需要再去充充电了,哪里力不从心了诸如此类。

  Pclady: 多少字的作品会让你自己最满意?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

  问题一:最满意的感觉是我计划写10万字但是最后我12万字写完,没有过度的收尾也没有过度的填字数,刚刚过我的期待一点点。

  问题二:每一次刚刚写完的书都是当时这段时间最满意的,再回头去看以前的书当时觉得很满意现在看来有一点幼稚或者怎么样,自己看自己的书总能够看出毛病来。

  Pclady: 你怎么看待持才自傲?

  首先态度是自由的,如果一个人真有料的话想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大家是可以宽容对待的。前段时间给小文艺青年电子杂志写了个专栏,主题是《傲慢与谦逊》,拿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了很久,我以前都没有发现我自己是这样想的,傲慢和谦虚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的背影里有我,我的背影里面也有你,因为你对一件事的傲慢也许是对另外一件更大事情的崇敬,假如我对我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非常满意我愿意跟随它走,那我对才华不如我的人比较傲慢,这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重要的是两者之间不要过底线。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