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中国奢侈品十年“跃进”——中国奢侈品联合会秘书长李庆星

2012-01-09 16:28 来源:pclady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佚名

54

  “奢侈”和“奢侈品”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素有“奢侈”一词,但无“奢侈品”一词。这个“舶来品”初来乍到之时,我们竟难以找到一个与它本意相接近的词。而我们所意识到的只是欧洲人用这些物品之后,带给我们的“奢侈”的感觉。
  在创立中国奢侈品峰会之时,我们发现,“奢侈”一词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中带有强烈的贬义,隐射出个人消费能力和自身想得到的物质之间的“不匹配”。然而,奢侈品的产生,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高度匹配的物品。奢侈品始终围绕着社会结构中拥有特定的社会身份及权利象征、特定的社会财富、特定的生活方式——“三维一体”的人群而世代传承。因此,一些固有的道德描述则直接影响到了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
  当我们尚未正面接受奢侈品的时候,质疑地、敏感地去谈这个词的时候,却从反面的角度切切实实地刺激了奢侈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因此,方方面面地看“奢侈品”一词的由来,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思索,源于中西方对奢侈品概念和定义上的不同解读,中国奢侈品峰会蓄势待发。
  
  中国奢侈品十年“跃进”之路
  2005年,顶级品牌中国峰会暨第一届中国奢侈品峰会上就集中讨论了“奢侈品再定义”这个话题;奢侈品的定义,是由奢侈品品牌公司来定,还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定?中国奢侈品联合会秘书长李庆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由消费者来定。
  然而,如此简单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久受争议。2005至2007年间的中国奢侈品峰会中,大品牌公司,乃至西方的一些奢侈品牌的研究者仍一如既往地用西方的眼光和品牌公司的身份来帮助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及市场进行再定义;而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战略及思维模式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扩展战略,进而拖后了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时间滞后了至少2到3年。
  2008-2009年,受到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奢侈品品牌公司战略意识上发生了实质转变,西方品牌对中国消费市场投入及部署不再犹豫、猜测和彷徨,他们将中国纳入到全球扩展版图中最重要的环节,并根据中国的特有因素调整了他们扎根中国的全球及资本战略。
  2010-2011年,通过奢侈品在中国营销路径的本土化运作,品牌公司已经通过对中国奢侈品的再定义而调整其整体战略。圈内对奢侈品中国的再定义,甚至触及到了欧洲,引发了欧洲市场对奢侈品本身及演变过程的再度审视。
  近年来,众多国际品牌公司开始派遣其中国的高层管理者到欧洲和中东市场上做员工培训,这个做法在过去几年里是无法想象的。这点充分表明,品牌公司在全球战略发展上,中国市场、运营及管理模式已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中国奢侈品峰会十年光辉历程
  人们怀着复杂的感情注视着中国奢侈品市场。奢侈品进军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示着希望和潜力,而客户群核心标识的断裂却催生了迷惑和怀疑:缺乏理性和健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能走多远?步履走过稳健吗?如何调整?
  希望和疑惑交织之中,2005年,顶级品牌中国峰会拉开了试探性的帷幕,将一大批品牌公司吸引而来共商大计。与会各方决定从根源处开始探索,集中讨论了奢侈品再定义这个话题,热烈的探讨给各品牌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怀揣着希望和兴奋,纷纷布局中国。
  2006年,第二届峰会汇集了诸多国际一线品牌公司的全球高层,随着中国一线城市商圈的建立,开始逐步谋局,制定中国战略,纷纷于中国开启品牌旗舰店。
  2007年,峰会规模达到400余人,中国奢侈品峰会的影响力渗透到海外,成为国内外极富影响力的奢侈品牌行业论坛。
  2008年,年度会议上,国际一线品牌依旧占据主导抢占视野,但不容忽视的是逐渐抢占中国市场的大批国际二线品牌;与会代表呈现出一片开放的心态,快速渗透中国市场。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品牌公司彻底地接受了中国因素,使得中国战略成为未来十至二十年全球布局和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在中国因素的推动下,大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闯入”奢侈品圈。但由于过去7、8年中国房地产是一个暴富的行业,他们的财富将品牌公司推至一个很高的地位,导致奢侈品运作上出现了很多迷失和娇宠的现象。
  2010年,于澳门举办的奢侈品年会上,一线二线品牌商趋之若鹜,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齐刷刷布阵中国市场。
  2011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不景气,西方人对原有市场的信心开始缺失;而中国经济的“一支独秀”,促使其战略运作彻底地纳入了中国元素;譬如Prada于2011年6月在香港上市。与此同时,品牌商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在中国疯狂“吸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批品牌有被世俗化和被庸俗化的风险。这些风险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自此,一些品牌战略者则顺势提出了“跨品牌”的理念。
  2011年始,中国的高端消费者也开始建立起自信,逐步丰满自己对奢侈品的独到理解,不再盲目且一味地追捧西方品牌;同时也开始涉足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领域,深入了解中国本土文化及高端品牌,譬如涵盖中国元素的瓷器、古董、茶叶以及酒类等。
 
  中国奢侈品联合会应运而生
  谈及产生CLIA——联合会的念头,则要回溯至2010年的澳门会议,当时诸多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奢侈品历年论坛上所呈现的前瞻观点、思想的碰撞,使顶级国际品牌公司、国内品牌公司、代理商乃至公众受益良多,大家在看待奢侈品在中国发展愈加清晰与理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倡议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常设性的组织。
  历经一年的精心筹备,2011年6月,中国奢侈品联合会(CLIA)在上海正式成立,旨在促成奢侈品行业理性和市场健康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联合会的力量,促成行业人才的成长和完善,联合会始终认为人才培养才是最终保证及推动中国市场尽早出现奢侈品牌的核心动因。

  奢侈品未来之路——中国奢侈品迈向世界舞台
  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自己的奢侈品?如果出现,产品类型是具备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的商品,还是在一些比较通行的、鞋帽服装类的产品?针对这个问题,圈子内外的人都在关注。不同的人对其解读和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奢侈品联合会李秘书长认为:中国奢侈品的诞生是时间的必然结果;谈及中国在十年内是否能够出现属于自己的奢侈品?他表示几率很小、也会很难,但如果出现的话,他倾向于认为会首先出现在一些通行的、可被国际上所接受的商品上,比如鞋帽、服装或者箱包等。出现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是“人才”。只有我们具备了行业投资、设计眼光、工艺能力、原料供应,及必备的耐心和素质等条件,同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碎片的基础上,中国出现自身的奢侈品品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就是人才和企业家素质的充分呈现。而对一些传承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些产品,如白酒、茶叶或玉器等,想要成为国际认可的奢侈品品牌,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有时候我们认为最可以出现的时候,往往也是最艰难的时候。就比如玉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到底值多少钱?它不像钻石和黄金,缺乏一套国际上公认的量化标准,而难以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当奢侈品被带到中国的时候,实质上是带着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走进中国的。反过来讲,分析背后主要的动因,会发现当我们传递一个产品要被世界认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基础工作就是中国文化、生活方式的输出,甚至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输出。只有将意识力等软实力输出之后,我们才有能力支撑到中国本土产品走向国际。我们有理由且必须相信,必然有一批中国奢侈品品牌走向世界舞台。
  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国民心态上的浮躁和内心的矛盾。在商业上呈现出来的就是那些短期利益的追逐,甚至是政府的过多干预之后,市场本身所持有的力量被削弱,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家素质培养的缺失;当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快速暴富的现象的同时,就鲜有企业家、设计师、艺术家存有耐心、愿意非常执着地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雕琢一个品牌。因此,中国打造自身奢侈品之路依然漫长,需要方方面面的沉淀与积累。
  最后,我们意识到,当前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是相当复杂的,相信今年中国经济的定调会将预测到未来5年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及走势;“十八大”召开后中央领导的换届,会对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和中国消费品市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我们相信:未来政策主基调是关注民生,关注和谐发展,倡导人性化的关怀,秉承消费向好的主基调,继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是,造富速度不会像过去十年那么快,奢侈品在道德化的概念上会越来越强化。从长远趋势来看,中国人将会愈加自信,愈发信奉自己的品牌,热爱自己的文化。而从品牌本身增值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发展尚未成熟,我们需要具备“三位一体”的特定人群为品牌本身注入生命,强化出属于中国人自己品牌的缔造精英,从而使品牌增值和商业利润相得益彰!

ll

  李庆星先生简介
  中国奢侈品联合会创办秘书长
  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CDMC)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议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跨国采购中心基地规划专家
  曾任上海社科院国情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

  李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奢侈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全球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承等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奢侈品市场加以分析,创造性的提出了“奢侈品再定义”等概念;作为中国奢侈品峰会的发起人之一,他与中国奢侈品峰会及中国奢侈品联合会一起跟踪、见证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与困惑;他在行业内经常提出前瞻性的战略看法,力求推动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李先生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商业交流发起人和国际会议策划人,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专家。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与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创立了20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品牌,如连续举办了多年的“东北亚金属矿业论坛”、“中国金融衍生品高峰论坛”和“中国奢侈品峰会”等。涵盖了能源资源、环保基建、金融投资、奢侈品等行业。

  李先生对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国宏观经济和跨国经济交流有深入的研究。另外,他对哲学、宗教、人类学、社会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兴趣。

分享到:
热门推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