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奢侈品店暗存“软歧视”

2012-03-28 10:32 来源:pclady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佚名

  专家说法

  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区别对待顾客的行为算不算歧视呢?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副所长杜沁园认为,一般意义上来说,差别对待顾客肯定算一种歧视,只不过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歧视那么明显,应该说是“软歧视”。“奢侈品品牌口碑好了,认知度高了,要买的人还是会去买,所以‘软歧视’伤害这些高端品牌的效果其实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这可能与销售人员的素质有一定关系,有时候品牌本身意愿并非如此,但是长期在奢侈品店工作的员工,有些可能因为品牌高端,自己也不知不觉清高了,由此生出一些歧视与傲慢。

  杜沁园认为,对于一般行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内部而言,品牌文化是对外部公众而言的。对于零售行业、服务行业来说,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在国外一些高端品牌就比较注重顾客的私密性,有些顾客不愿意被打扰,不一定喜欢一进去就很热情的那种服务方式,比较喜欢保持着一定礼貌距离的服务方式,但是给顾客的感觉还是要很亲切。差别对待顾客是不允许的,长远角度来说,如果根据顾客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购买与否来实行区别对待的话,必定会伤害到品牌形象。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顾客,也不论购买与否,都应该向顾客展示出同等的待遇。但同时每个奢侈品牌的定位是不同的,有些奢侈品牌虽然做的是高端的商品,但是给人的形象依然很亲民,有的奢侈品牌则追求那种神秘、高端的效果,不会考虑太多的企业公民责任。理想状态下,商家追求利益的行为与社会责任要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员工作为品牌对外的窗口,要有一个尺度的把握,服务应当到位而不越位,要亲切、礼貌,不能过分冷淡或过分热情。长期坚持下去的话,顾客会更加认可你的品牌。”

  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法律专家唐健盛认为,不管是对穷人还是有钱人,也不管买还是不买,区别对待就是一种歧视。但怠慢顾客,有时候或许不是公司的政策,而是营业员的个人行为。国外很多销售员是在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养,将在奢侈品店打工看成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和锻炼机会。而国内有些销售人员甚至只有高中学历,和国外的服务员相比,整体素质确实有较大差距。

  “如果要承担起这个高档的价格,那么服务水准也要达到高档,高档的水准来源于高素质的营业人员。”唐健盛如是说。但同时我们也要端正心态,奢侈品门店没有义务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不能因为它是奢侈品就要求它承担更多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我们可以呼吁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以此来引导其他商家,营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和商业文化。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关键词:奢侈品   质量问题   歧视   中国制造   Gucci   Prada

分享到: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回到顶部